团学风采

"星灯"五载引航路,材料青春暖童心:兰理工材料学子用 “双线服务” 书写青春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22 16:30:26 阅读量: 来源: 作者:李双辰
【字体:

"星灯"五载引航路,材料青春暖童心:兰理工材料学子用双线服务书写青春担当

当材料科学遇上留守儿童教育,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点亮星灯"实践队用五年坚守给出了暖心答案。2025年暑期,这支由12"材料学子"组成的队伍再次奔赴甘肃省东乡县,为当地儿童点亮成长之路。

双讲台的想法产生于实践,在甘肃省东乡县70%的留守儿童初中毕业后便会选择放弃学业。实践队用五年时间,构建起从社区到中学的"成长护航链"——在锁南镇城南社区守护小学生基础学业,在东乡民族中学为初中生拓展成长可能。

232985321270867661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社区儿童合照。刘赟泽 供图

社区启航:筑牢小学阶段成长根基

在城南社区等基层活动点,点亮星灯实践队将重心放在小学阶段的启蒙与陪伴。志愿者们化身耐心的课业辅导员,用生动易懂的方式破解学习难题。八岁的马丽萍正是在队员刘文博手绘的水果分装图引导下,豁然开朗地理解了数学概念。

体育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与同学们体育活动。王义泽 供图

中学深耕:拓展初中阶段发展视野

实践队的另一条主线深入东乡民族中学校园,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深度帮扶。校园讲台上,志愿者们巧妙地将材料科学知识融入科普教育。他们举起电池模型,向学生们揭示材料科学的魔法,让课本知识变得鲜活可触。操场上,初一的马小虎通过跳绳手柄的实践操作,直观领悟了杠杆原理的奥秘,不禁感叹原来学习可以这么好玩!针对初中生更复杂的情感世界,队员们也扮演起情绪解码官的角色。当学生马晓燕在作业本上画下带门的小房子,敏感的志愿者用一颗橘子糖温柔地开启对话,引导她说出对远方父母的思念,给予心灵慰藉。

专业分享

图为实践队队员进行专业分享。刘谨萱 供图

生命守护课:双讲台共育急救技能

实践队员们深知,赋能乡村少年不仅需要知识灌溉,更要赋予守护生命的能力。他们将社区讲台校园讲台双讲台模式深度结合,特别邀请甘肃省红十字会专业力量加入。在东乡民族中学的实用技能课上,一场关乎生命的教学火热展开。学校附属医院的红十字会资深讲师郭爱军通过情景模拟,为400余名师生细致讲解心肺复苏要领——“遇到有人晕倒,先判断意识和呼吸,按压深度要达5-6厘米……”,并借助塑料模特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初二学生马路遥在志愿者指导下完成胸外按压模拟后,眼神坚定地说:以前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现在知道关键时刻能救身边人!。这场专业急救培训,正是实践队发挥链接者角色的生动体现:他们不仅自身完成从实验室到乡土课堂的转变,更积极引入红十字会这样的专业机构资源,将关键的生存技能融入从小学(社区安全意识启蒙)到初中(校园系统急救培训)的持续帮扶链条中,为孩子们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安全屏障。

d5a0a1132436ae8aada49a125c566c2

图为甘肃省红十字会志愿者实践教学。王义泽 供图

以材料之韧,筑希望之基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子们,以焊接工艺般的专注对待每一次活动策划与执行,以晶体生长般的坚韧兑现着五年的帮扶承诺。点亮星灯早已超越一句口号,成为深入骨髓的行动指南。正如他们在实践日记中的心声:我们不仅是知识的快递员,更渴望成为童年与未来的守护者——因为世间最好的材料,永远是用来构筑希望和梦想的那些。面对东乡学子初中后高辍学率的现实挑战,这支年轻的队伍正以社区启航、中学深耕的双线并进,以及小学到初中的线性持续关爱,努力铺设一条通往更广阔未来的引航之路。

  

 图片6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社区小朋友讲解作业。刘赟泽 供图

(撰稿:李双辰;初审:刘汉青;审稿:蒲瑞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