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智

发布时间:2018-06-22 00:00:00 阅读量: 来源:  作者: 
【字体:




  吴有智  1965年4月生,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材料系教师。        

  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电子信息材料系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从事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博士论文被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MD)收录。1987.6-2000.9在西北师范大学任教,2003.12至今在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期间2007.12-2008.12美国田纳西大学学习进修,从事有机自旋电子学研究。

  研究领域:有机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

  主要研究内容为有机半导体材料载流子输运特性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机理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了5项国家与省级科研项目,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国内外科研论文30余篇。代表性论文《Appl. Phys. Lett.》2篇,《Phys. Rew. B》1篇。

  2004年获兰州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2005年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首批西部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访问学者。

  代表性论文与著作:

Ø     代表性科研工作,蓝色发光器件研究中,器件的色度和效率在当时超越国外同样发光材料制成的发光器件的色度和效率(Appl. Phys. Lett., 2003, 83: 5077-5079);红色磷光发光器件中实现了接近NTSC红色标准(0.67, 0.33)的色坐标(0.67, 0.32)(J. Lumin., 2007,122-123: 629-632);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从器件电流-电压关系的实验数据出发,从理论上引入一个可以从实验中直接确定的新函数g(E),获得有机半导体材料载流子的迁移率,并从理论上计算器件中电场、电荷的分布,从而为有机器件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这一思路和方法已经在典型有机半导体材料Alq中得到证实(Appl. Phys. Lett., 2009, 95: 033508),并且也已正在别的材料中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