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受邀参加中国材料大会2025并宣讲TOP期刊最新学术成果
2025年7月5-8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2025中国材料大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中国材料大会”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的学术年会,是重要的系列品牌会议之一,是中国新材料界学术水平最高、涉及领域最广、前沿动态最新的超万人学术大会,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推动新材料前沿重大突破的高水平品牌大会,距今已成功举办24届。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燕春教授、张香云副教授等受邀参会,与参会研究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其中,赵燕春教授受邀担任非晶与髙熵合金分会报告主持人并在此分会做题为 “抗菌铁基中熵合金的力学及热变形行为研究”的邀请报告。研究内容基于2025年最新发表在《Rare Metals》(IF:11,中国科学院一区TOP,卓越领军期刊)两篇抗菌中熵合金论文《A Xanthium biomimetic Fe-based medium-entropy alloy with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and mechanical behaviors》和《Hot processing map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Fe-based medium-entropy alloys》。该工作开发了兼具卓越抗菌和力学性能的铁基中熵合金,合金中纳米-微米级抗菌相的存在使其在接触6小时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率均超99.9%;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中熵合金的态密度、功函数与表面能,对高温稳定性、离子抗菌性能进行分析;基于Arrhenius方程建立本构模型验证动态材料模型(DMM)适用性,进而构建中熵合金热加工图。低堆垛层错能确保"安全区"内动态再结晶为主要软化机制,优异的热加工特性赋予其规模化生产的巨大潜力。
张香云副教授受邀做题为《Fe基非晶涂层表面改性生物Mg合金的可控降解》口头报告,该工作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表面改性技术,通过Fe基非晶涂层对生物医用镁合金进行可控降解调控。该研究解决了传统镁合金在体液环境中降解速率过快的关键难题,通过不同晶化体积分数的非晶涂层实现了涂层结构与降解行为的精准调控。实验表明,改性后的材料在模拟体液中降解速率可在0.15-0.5 mm/a范围内进行调控,同时展现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和力学性能稳定性,为可降解骨植入材料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并得到了诸多与会专家和学生的深入讨论和好评。

材料学院教师与会做报告
撰稿:赵燕春,审核:李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