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8日下午两点三十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2021年秋季学期第二期“天工开物”学术讲座,邀请北京科技大学申焦树强教授、左海滨教授到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和招生宣讲;材料学院2021级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全体研究生参加。
左海滨教授和焦树强教授分别以《能量高效转化与链接》和《高温过程反应机理及动力学》为题为新入学硕士研究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两位老师诙谐风趣的话语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令会议现场气氛高涨、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报告结束后,两位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与交流;并对学校招生政策进行了宣讲。
左海滨,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4月出生于河北沧州,2009年于北京科技大学获钢铁冶金博士学位,2013-2014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BC )访问学者。现任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低碳冶金创新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共抓长江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主要从事低碳冶金工艺理论及劣质煤炭资源高值化利用研究,致力开发耦合富氢煤气喷吹的顶煤气循环-氧气高炉全新炼铁工艺,提出了劣质煤炭热萃取+石墨化转化并制备高级碳材的技术思路。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30余项。在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MMTB 、 ISIJ等国内外期刊及重要会议发表论文161篇,授权发明专利14件,软件著作权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ニ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北京市专利奖1项。获国际冶金“ Willy Korf ”杰出青年奖。
焦树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11月出生于甘肃白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7),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5)。兼任中国稀土学会火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属学会熔盐化学与技术分会秘书长。2006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相继在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7月获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任职资格,2009年12月回国入职至今。曾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1)。长期从事电化学冶金领域的研究工作,是USTB和Chinuka钛提取工艺的主要发明人;在金属(钛、硅)电化学提纯领域貝有丰富的研究积累,将高纯钛的电化学制备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在国际上较早开展铝离子二次电池的研究工作,发明了铝碳二次电池。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委托课题10余项;在Advanced Materials ,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ACS Nano等国内外公开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逾160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40余件,获授权英国发明专利1件、中国发明专利16件、教育部技术发明ニ等奖1项(排名第1).
(撰稿:李易蔓;终审:李元东)